天降大雪,打開車門便有一股寒風撲面,雖早有預期,心臟還是反射性的顫了一下,不過也僅僅是一瞬間而已,體內充沛的真氣驅散寒意,體表和冷空氣碰撞出幾不可見白霧。 「請。」紳士地為女士打傘,扶志保走出底盤過低的車子。 「謝謝。」鑽出殘留些許暖氣的車子,志保呼出一口白霧。「好冷。」 「還是我們去逛有暖氣的景點?」 「沒關係,故宮確實是最值得看的地方。」她搖了搖頭。 這時艾倫和明美也停好車子,男生同樣替女生開門撐傘,動作自然流暢,別看他執行任務雷厲風行,閒暇時他是標準的英倫紳士,衣冠楚楚,風度翩翩,還有一口正宗的英國腔! 艾倫屬於真正貴族階級,在英國有正兒八經的爵位,當然血統和皇室搭不上邊,他是憑戰積受勳的。今天的他仍是那一千零一套特制西裝和大衣,左手手腕一只銀色晶亮的機械錶,西裝長褲,亮閃閃的黑皮鞋,衣服裡肯定也一樣藏著各種武器。 「逛故宮可以吧?」我向艾倫問道。 「當然。」艾倫笑著說。「導覽就不必了,好好享受約會吧,南韓沒怎麼玩,現在稍微放輕鬆。」 紅色城牆連綿,橘黃色屋瓦和青灰色瓦片交錯,圍牆不算高,稍微比成年人再高一些而已,城牆外圍熱鬧非凡,吃食、玩具、出租服飾,也有賣知識的做私人導遊。 叭!叭! 艾倫:「老天,這些喇叭聲真讓人抓狂。」 我:「聽說中國人買車首重喇叭音量,越大聲越好。」 明美:「為什麼呢?」 我:「雖然這麼說不好,但我認為是道德教育不夠,發展迅速,有錢可以買到物質生活,可是品德教育沒有跟上,當然啦這樣講或許以偏概全,也可能是因為這裡人口基數大,別的國家可能遇到一兩顆老鼠屎,這裡變成一二十顆,感覺就特別多。」 志保:「臺灣會嗎?」 我無奈說:「會喔,小時候比較少,近年素質逐年下降。」 志保:「世風日下?」 「正是。」 「誒誒!不說掃興的話題,大家來拍照吧!」明美提議。「我先幫你們拍,等下換你們幫傑森先生和我拍。」 「好啊!」 於瀋陽故宮正門拍了許多照片,購買門票入場。 「以前我和家人來中國旅遊都是在暑假期間,七月八月時候,除了熱以外就是人山人海,我還記得第一次到中國是小學三年級,當時是七月上旬,在北京逛帝王陵墓中暑吐得亂七八糟。」我說。 志保半瞇起眼睛:「冰天雪地完全不能理解。」 「這、這個嘛……下次我們中秋前後再過來,天氣剛剛好,有次我在南京和上海過中秋節,秋高氣爽,南京有滿城桂花香,上海有肥美大閘蟹,體驗很棒。」 「嗯。」志保環視一圈感慨道:「無論國家大小,權貴階級總是要占用這麼多資源。」 我:「這是人的天性咩!錢財、權勢就是為了過得更舒服還有彰顯地位用的。不說別人,妳提過的比佛利山莊也是超豪奢的地方。」 志保眨了眨眼睛:「說的也是。」 我笑道:「所以為了不羨慕別人,我得努力賺錢才行。有朝一日我們在比佛利山莊買一幢屋子,住起來可比皇帝舒服多了。」 志保:「那裡可沒有皇宮大。」 我:「哎,皇帝沒有冰箱電視,更沒有空調電腦!」 志保半瞇起眼睛:「照這邏輯只要不住貧民窟,一般人都比皇帝享受。」 我:「沒錯啊,皇宮頂多就是更大更雕梁畫棟,住起來肯定沒有現代舒服,夏天沒有冷氣、有蚊子,冬天冷得要死,用燃煤暖爐怕一氧化碳中毒還會有味道。上廁所也沒有免治馬桶,各種不方便。」 「噗哈哈……」明美莞爾:「似雪妳憤青的話題一下子被帶偏囉!」 「我不是憤青,他才是。」志保傲嬌說道。 「對,都是我。」我沒有爭辯,笑說:「老婆,別一直他他他嘛,說好的……」 志保表情一僵,明美好奇的問:「什麼什麼?你們說好什麼了?」 「嗚……」志保猶豫了一會兒:「老……老公……滿意了吧?」志保臉蛋蹭地一下子紅了。 「乖,老婆。」 明美:「!」 志保連忙解釋:「不、不是妳想的那樣!只有今天,因為打賭輸了!」 我:「還是我們再賭別的?」 「不賭了!」 見她斬釘截鐵的傲嬌模樣,我不禁無奈,比起稱謂,實質關係明明更重要,最親密的事情都做過了,卻還是這般矜持,真是……寵溺的將她攬進懷裡,在她脖頸間大口嗅著專屬於她的芬芳。 「唔?」志保意思意思掙扎了一下。 「乖,讓老公補充一點能量吧。」 「……」志保身體僵了幾秒,終是用小手回抱我的腰。 昔日滿人入關前,將瀋陽列為根據地,皇宮設立於此,而大清帝國第一位名副其實的帝王「皇太極」也是在此正式宣布國號為「清」,再後來順治遷都北京後,瀋陽宮殿做為滿清的發跡地也被保留下來,人們稱為陪都宮殿或留都宮殿,至今架構保存修整良好,和其他古蹟一樣開放給大眾參觀研究。 同樣是皇宮,瀋陽故宮的規模相對紫禁城、景福宮都小很多,佔地面積和建物高度皆是,當然這裡的小、矮是一種相對概念,它依然有皇宮的恢弘霸氣,象徵著國力興盛,帝王霸業,抬頭能看到雕梁畫棟的屋瓦,正紅色牆柱,介紹說,這還是一座兼具滿、蒙、藏族特色的宮殿,如仿照滿清八旗行軍帳殿布局的十王亭建築,或是源於滿人喜居台崗之上,特意打造成「宮高殿低」的格局等。 纖弱的宮野姐妹本日穿搭走的是可愛路線,毛帽、圍巾、手套、毛衣、最外頭罩著長風衣、腳穿長靴,可愛中又帶有時尚感。裡外裹得密不透風,衣服暗袋、口袋還有暖暖包助陣,禦寒措施可謂做好做滿。然而攝氏零下十五度還是很冷,所以志保沒有掏出筆記本和鋼筆,大家互相拍照留念。 參觀完故宮,前往中街之前,我決定先帶大家繞到百年老飯館「協順園」買幾個瀋陽著名小吃,回頭,再到旅遊書上推薦的「盛京美食食佳壇肉館」吃飯。 「中國幅員廣大,歷史悠久,自古便是文化熔爐,飲食方面也是大江南北各有特色。通常大家都是以地域做劃分,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來分就是:南甜、北鹹、東辣、西酸,又或者是四大菜系、八大菜系,甚至是十、十二之類的。現在最常聽到的是八大菜系,也就是魯菜、川菜、粵菜、蘇、閔、浙、湘、徽,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瀋陽,位於中國東北方,一般講東北菜不算在八大菜系裡面,不過會說東北菜受魯菜影響深遠,也就是味道和做法最接近魯菜。」 開車沒事,便和志保聊起中國飲食文化。 「魯是指中國山東一帶?」志保還是一如既往博學多聞。 「對,山東簡稱就是魯。」 「哦。」 「說起魯菜嘛,魯菜又分幾條支脈,比如說歷史名人,孔子的孔家菜、地理位置濟南的濟南菜、膠東菜等,由於山東靠海,所以提到魯菜也會特別講到海鮮類食物,另外也因為是北方,所以也有不少宮廷功夫菜。」我繼續介紹。 「不過現在人提到東北菜特色,多半會想到的是量大,用料廣泛、滋味濃郁、燉菜類這些詞彙,和所謂的魯菜還是有些區別。畢竟說是接近,其實還是距離蠻遠的,另外東北菜還能見到一些像韓國的飲食,因為朝鮮族人除了住在朝鮮半島,在中國東北這裡也有不少人。」 「嗯。」 「我們現在要去的叫做協順園,介紹上說是說百年老店,但其實昨天聊過在1966到1976年間,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把這些所謂老字號、古董、講究傳統的人事物都摧毀的殆盡,現在所見所聞都是為了觀光重新修建的,所以也不用太較真,經過十年荒廢,以及中國根深蒂固的「藏私」思維,哪怕照著老菜譜去重現,味道或多或少都會產生變化。」 「照這麼說,是否有必要挑選名店呢?」志保疑惑的問。 「確實沒有到必要,不過可以減少踩到地雷的機會。」我笑著說。「畢竟距離文革又過了三四十年,店家若手藝不好就被淘汰了,能夠頂著往昔的招牌繼續發光發熱,技藝應該八九不離十。」 「嗯……」 我笑道:「觀光嘛,看看地標,吃吃人家說的名店,不然要幹嘛呢?如果想吃什麼直接跟我說,我親自做肯定比別人做的好吃。」 志保:「真的?比餐廳大廚做的好?」 我:「不敢說誰好誰壞啦,喜好是很主觀的,不過自己做可以根據喜好調整味道濃淡,做一點小小的改良,味道或許不夠傳統,但絕對不會遜色,還保證真材實料、衛生健康。」 「哦,八大菜系都會?」 「研究過食譜,也幾乎都做過一次。」我點點頭。「還記得我跟妳說過被退學後,天天煮不一樣的菜嗎?那時候……」 |